书香传远,法律温暖高墙,咸宁监狱开学日彰显

荆楚网(湖北日报)(通讯员:杨增富)上午8时30分11月5日,百余名各界代表和服刑人员家属走进咸宁监狱,参加湖北省监狱“统一开放日”和“图书文化进监狱”成果展示活动,近距离感受监狱规范管理和教育改革成效。
书香滋润心灵,文化食粮照亮新希望。
“刚入狱时,我不再努力,没有希望。”吴东(化名)在台上声音颤抖地说道。他的妻子和女儿坐在观众席上,紧紧地跟着他。在狱警的帮助下,他参加了读书活动,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吴东在台上热情发言。 “我的家人也出席了今天的活动。我的节目不仅被警察和其他改革者观看,也通过关心社会上的人们和我的家人。我既是参与者,又是老师。”
主持人邀请一家人上台。他的妻子感慨道:“当我在观众席上看节目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尤其是当我听到‘相信’这个词的时候。”相信自己,相信警察,相信教育的力量!”
“是这本书让我重见光明。”吴东兴奋地给妻子寄来了一本《相信》。
服刑人员林宇(化名)在分享《以长征精神走重生之路》时表示,监狱让他认识了自己,也让更多的人把刑期当成一个学期来对待。
活动现场,新华书店工作人员再次为服刑人员推荐书籍,并赠送《正义圈》一本。当犯人艾明(化名)拿到这本书时,他郑重承诺:“我将终生保持在咸宁监狱养成的阅读习惯,永远不会放弃。”起来。”
爱的语言:多维助力搭建心灵桥梁
“我们连续读了三年的书叫什么名字?”警官成民问道。 “非暴力沟通!”囚犯们齐声应道。
活动以互动环节结束,三名警察和囚犯分享了非暴力沟通的故事。这种“爱的语言”正在改变墙内的交流方式。
服刑人员王诗三(化名)说,在为期三年的“监狱读书文化”活动中,监区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演讲、征文活动。当他看到通盖的作品被收录到部委犯人读物作品集时,他也得了解文化,努力争取展示的机会。
近年来,咸宁监狱不断推进“学术文化进监狱”系列活动。 “警察带我去“读好书”净化服刑人员心灵,“非暴力沟通”项目帮助服刑人员改善沟通方式。
“活动逐年改善。民警的宣讲表现水平和服刑人员的宣讲表现水平逐年提高,产生了良好的相互效应。”咸宁演讲协会会长孙和平高度赞扬了活动的成效。
“以前,我担心他会在那里吃苦,得不到照顾,但现在,亲眼看到咸宁监狱建成了,管理严格了,教育扎实了,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许多家庭在家庭教育网站上表达了真挚的情感。
这些“零距离探访”是咸宁监狱教育和家庭支持活动的一部分。打破冲破高墙之谜,让服刑人员家属直观前去感受监狱规范管理,清晰感知教育改革力度和温度,增强改革信心,为协同支持后续改革奠定基础。
阳光下执法:规范把关彰显法治刚性
各界代表参观了监狱医院、艺术工作室、监狱建筑以及教育楼内的教育成果展示中心,干净的环境、规范的管理获得了高度评价。在监区监狱信息发布板块,评价点/表、减刑/假释报告、生命/健康消费表等项目尤为引人注目。经过认真检查,咸宁市人大副委员陈创一表示:“执法过程公开透明,既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又保护了公民合法权益。”囚犯的休息,也增加了公众对监狱工作的信心。”
座谈会上,代表们就罪犯改造、预防再犯等议题进行了讨论。我们交换了意见。 2020年,咸宁监狱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并连续五年在全省目标考核中排名第一。
在法律咨询处,咸宁市律师协会的律师为服刑人员提供了法律咨询。专业的回应打消了他们的疑虑,许多人称赞监狱的积极执法。
民盟咸宁市委专职副主席阮子胜在参加五场现场公益活动后表示,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才。咸宁监狱三年来一直在开展警察潜力激发活动释放服刑人员改造权力,实现“人才最大化”,强调监狱激活个体能力的作用。
“开放带来慈悲和力量,书香弥漫灵魂和希望。”咸宁监狱党组书记、监狱长熊浩表示,此次活动是教育改革成果的集中展示,是宣传正义、文化支撑新生活的生动实践。
据统计,该监狱已累计释放假释人员110余人。他在该州监狱中建立了第一个惩教服务中心,整合了家庭会议和监狱状况公共信息等功能。通过“大城工匠”工程和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000余名。一些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已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人格。服装厂、农场……在今年的春风行动高墙就业促进会上,200多名刑满释放人员决定外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