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聚焦COP30:惠及全球南方,中国绿色科技引领
中国新闻网11月11日电 当地时间11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贝伦开幕。国际舆论聚焦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影响,多家外媒纷纷报道中国绿色技术正在引领世界能源转型。据马来西亚《星报》报道,此次会议将重点讨论一些关键的气候问题,并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寻找应对气候危机的共同解决方案,加速减排,增强气候适应能力,促进包容和公平的变革。美国耶鲁大学环境学院也发表文章称,中国目前生产全球约80%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全球70%以上的电动汽车。中国已将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降低了近90%,并大幅减少了再生能源的总体资本支出ble能源项目,并减少甚至消除了世界其他地区能源转型的成本障碍。 《纽约时报》指出,中国的技术进步迅速降低了新能源设备的价格,使发展中国家能够更广泛地采用可再生能源。文件分析,发展中国家在考虑降低成本和能源安全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来满足其大部分能源需求。许多国家也在努力减少化石燃料进口。世界资源研究所所长阿尼尔·达斯古普塔表示,这一现象充分证明经济发展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齐头并进。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净零排放政策研究所的数据,自 2011 年以来,中国已在全球制造业投资超过 2250 亿美元,其中四分之三流向了南半球国家。 COP30 新闻据英国《卫报》报道,安德烈·科雷亚·德拉戈表示,虽然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危机失去了热情,但中国在清洁能源设备的生产和使用方面正在稳步走在世界前列。新加坡《海峡时报》援引德拉戈的话说:“新兴国家在本次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中国带来了双赢的解决方案。”德拉戈还指出,中国低成本的绿色技术目前正在引领全球能源转型。后备军。美国《欧亚评论》杂志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因强调系统性变革而受到关注。中国没有将气候政策视为一个单独的领域,而是将其纳入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贸易之中。例如,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美两国建设国携手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旨在推动亚非拉可持续发展项目实施。媒体报道称,中国发展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逻辑令人信服。中国在太阳能制造和电池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创造了规模经济,使其他国家受益。在国内需求和政治激励的推动下,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目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些行业不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创造就业机会、刺激投资并提供替代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文章还指出,COP30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所做的承诺,还取决于这些承诺的可信度、资源的可用性以及尽管存在分歧但共同努力的意愿。中国的气候变化战略gy以国内转型和国际合作为基础,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框架。它并不完美,但务实、雄心勃勃,而且影响力与日俱增。